日月如梭逐流年 玉海如烟跃垂虹 99年初中毕业后,林志军跟表哥去广东四会学做翡翠大型雕刻摆件。出于对玉雕的爱好,林志军铁了心一定要学会玉雕这门技术活儿。表哥郑志生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表哥在玉雕方面擅长佛教题材创作、人物细节方面的处理(脸、衣纹),给了他很多的启发,让他在玉雕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那个时候同行间的交流较少,所以表哥给自己不少帮助和指导,成了他进入玉雕界最好的依仗。但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还是表哥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印象中,表哥很少给他讲什么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总是带着他做好每一件事,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做什么事都要专注,在这段亦师亦友的日子里,林志军的玉雕技法慢慢地提升了不少。 刚去的时候,只是简单的看别的师傅怎么使用工具、怎么做平面的东西,一看就是半个多月。耐心和眼色,几乎是得到了很大的考验。刚开始,他只是跟着大家从细节处学习拉线条,做了一段时间后,跟着师父边学边做。 当时练习雕刻的题材大部分都是观音、佛,因为没有经过学院系统的专业教学,一些雕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都需要自己根据以往的经验去判断,想办法解决。当时一起做活儿的大部分都是同乡,有了这层关系,大家交流就更亲近了,大伙儿离乡出来打拼,都十分地吃苦,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高级的玉石材质。 当时都是粗狂式的流水线雕刻作业,所以很难学到自己满意的高超的雕刻技法,雕刻水平的提升更无从谈起。但值得欣慰的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林志军学到了很多基础的雕刻技法,练就了一身扎实的硬功底。 后来,慢慢地,朋友接触多了,做的活儿多了,他开始广涉各种雕刻题材,长时间不断的思考、改进,他觉得玉雕就该这样,术业就该该有专攻,但是想去改变这一切,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有时候林志军也在问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为什么会只是在这里做?总感觉学得东西太少了! 大家都比较适合做玉雕,喜欢占了很大的成分,因为喜欢,所以做得也认真。但是只会做,没有好的指导是不行的,幸好有表哥平日里的提携和指点。做玉雕,工和商本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开的,现在玉雕的作品只是工和商的载体,那是发展玉道路上必经的一个过程。表哥以前做象牙雕非常出色,反应很快,后来,以木雕的手法开始做翡翠玉雕。 玉雕是林志军向往的自由的东西,所以这么多年来,他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一门心思钻入玉雕圈。用他的话来讲,他可以脱去尘世的一切牵绊和繁杂,一把雕刻刀,一块石头,行走天下。边走边玩,把生活安排得再简单点,快乐点,这么多年,他始终游离于小资情调和浪漫情趣之中,让自己和作品都保持一颗艺术的心。 作为一个雕刻师,林志军告诉自己,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段故事,都要用一颗敬畏的赤子之心去创作,让自己的作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受环境、经济、市场规则的束缚。虽然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让大部分的雕刻师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和作品创作方向,尽管很多外在的东西不断地冲击着自己纯粹的创作初心。 但只要坚定不移地追求本心,坚守真艺术的正确方向,潜心创作,都能让作品保持永久的高度,为后来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学习力作。一直以来,林志军坚持追求有思想的作品创作,只为自由而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