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局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结合自身职能,查堵点、破难题,更好的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林。 李林介绍,邓州市连续多年粮食总产稳定在28亿斤以上。特别是去年,在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夏粮取得总产20亿斤的好成绩,单产和总产均高于去年和常年,实现了粮食生产19连增,夏粮的产量和质量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双85%,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提升站位,夯实基础。一是压实责任。根据省市粮食生产目标,制定各乡镇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面积、产量。二是守牢底线。要求各乡镇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三是夯实基础。始终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0万亩,“十四五”期间面积将达到180万亩以上。高标准建成了十林、文渠两个智慧农业中心,引领科技兴农。 规模经营,增加效益。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已建成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81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14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2家,其中省级6家。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提升种粮效益。二是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带地入社等经营方式,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构建“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社会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机制。目前,全市流转土地面积约120万亩。三是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培育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产业强镇3个,培育重点龙头企业4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3家。发挥引领作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健全综合服务体系。邓州市推广“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农户”的科技模式,规范建设了17个区域农技站,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政策激励,完善机制。一是整合项目。统筹高标准农田、农机深松、绿色创建、配方施肥、农业救灾等资金项目,集中力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粮食生产示范区,提高种植效益。二是完善机制。制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实施意见,从产业布局、土地流转、主体培育、品牌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三是落实政策。及时兑现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提高种粮比较收益,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科研攻关,兴农富农。一是科技助农。针对邓州市120万亩砂姜黑土,僵粘瘦瘠、水肥能力弱、投入成本高等问题,与中国农大及北京农科院合作,联合试验研究,砂姜黑土改良、有机质提升等关键技术,探索“邓州四良科研模式”——良田、良种、良法、良治,为华中地区5000余万亩的砂姜黑土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二是科学防治。及时发布农业防损减灾预警信息,推进科学防灾。针对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组织16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百人包百村”活动,指导技术服务,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技保障。三是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十林镇“科技小院”、文渠镇“智慧农业中心”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院士工作站的作用,助力邓州科技强农战略。 李林表示,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邓州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筑牢“中原粮仓”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