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新片关注互联时代“失语症”:演员台词改短信
这里所说的“新默片”,当然不同于好莱坞巨匠卓别林时代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无声默片。电影“童年时代”的默片可以认为是有声不能发出,可是今天的新默片,则是对人际间语言和对话的拒绝。当年将默片发展为有声影片依靠的是比过去先进的技术,而现在,更先进的高科技又把生活和电影推入了无声时代。
这个说法实在像是一个悖论,却又是现实的存在,不容忽视。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有所同感,在今天的网络时代,随着电邮,即时聊天和手机短信的广泛使用,与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交流都不再需要声音了。有调查表明,大约75%25到34岁的年轻人拥有智能手机,而美国的青少年每月平均发送2500条短信,远比他们直接打的电话要多得多。
好莱坞也迅速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特征,而且并不刻意回避它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新片《离线》主演对话用手指
在今年4月上映的惊怵新片《离线》里,亨利·亚利克斯·鲁宾导演用三个故事,展示了现代的媒体和通讯工具是如何改变现代人生活的。片中一位律师发现,他儿子的“女友”杰西卡根本就不存在,可是他儿子却总是和“她”有联系,而所有的这些联系都是通过微博进行的,他和儿子都不知道回信者姓甚名谁,是男是女。
同时,成年人也依赖和迷恋互联网。这位律师顾自在桌边给客户发电邮做生意赚钱的时候,却没有发现他身边的儿子正遭到网络暴力。一位有线电视女主播试图把在网上认识的演员发展成为自己的外线消息来源,可是那个人实际上是一个色情狂。另一对夫妇的运气更糟,他们误入了网络诈骗的陷阱,被盗取了个人身份资料,损失了大量钱财。角色们在影片里对话台词极少,所有人都通过电子方式表达和联系,其中使用的包括电子信,手机短信,“脸谱”网站,iPhone信息,视频通信和聊天室等等,而且经常是一个人同时进行两个以上的谈话,忙碌异常却声息全无。
鲁宾导演半开玩笑地自嘲说:“我拍了一部静默影片。我的角色人物们有问有答,可是他们都不说一个字,除了手指,他们用来表演最多的地方,就是各自的眉毛。”
演员台词大幅削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片和电影片反映在互联网时代日常的实际生活,但是裁减绝大部分台词,专门表现用短信联系来讲述剧中故事,还是一项新兴手法,而且从技术表现层面来说,对电影制作也是新的挑战。
首先,演员的表演空间受到罕见的限制,他们惯用的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和面部表情都要重新设计,或是根本不能使用。同时因为手和眼睛的位置都基本固定,要想在片中获得相应的气场,他们要花更大力量来表演,才能保证场面不呆板枯燥。女星桑德拉·布洛克在《网络惊魂》一片里,常常是独自一人出现在镜头上。因为涉及政府的阴谋,她的身份被政府消除,所以她变成了隐形人,独处时,面对的只有一台电脑。为了让画面生动一些,桑德拉一面打字,一面喃喃自语,有时是“回答”电脑,有时是复述屏幕上的内容,增添了不少变化。
在《离线》里,鲁宾导演还借用了经典影片《现代启示录》的意境,该影片开始时,男主角马丁·西恩一身军服,倦极而眠,而在直升机螺旋桨转动的阴影不断地扫过画面,未置一词却有战争的气氛扑面而来。同样的,导演鲁宾要求自己片中的演员用更精确的表情,来传达收到电子信息时的惊喜,压力,以及愤怒等等情绪,有意夸张一些也在所不惜。他们不说话,但是要能够使得观众懂得演员的感受,而不是总是让观众费力地去阅读电脑屏幕上干巴巴的句子。
手机屏幕成重要道具
与此同时,拍摄影片的导演也在反复尝试,如何把小小的智能手机视频上的内容,展示到大银幕上,而且还要有情节,有看点。正像鲁宾导演所说:“我们刚刚开始把电子通信变得戏剧化,而且还要掌握节奏和美感。”
于是导演们用更加巧妙的编辑手法,来做到静中有动。在热播的电视剧《纸牌屋》里,有一集里讲述了一个女子一边开车一边发短信,结果发生了重大车祸。而另一集里,男主角一心三用,这边与几个人联系开电话会,那边用黑莓手机接听妻子电话,于是他把电话会按成无声,一边听妻子絮絮地说她的花园,他的眼睛却盯着一位年轻女记者送来的暧昧短信。剧本里这段描写只有数页,可是剧组拍了四个地点,其中有男主角的办公室,他的家,他因公个人租住的房间和一处失火地点。
在技术处理上,新式影片还要有特殊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因为用摄影机直接拍摄普通手机屏幕根本看不清,所以不仅要求该屏幕要设计为绿色,还要使用特大的字体。一家专为好莱坞服务的软件公司提供特殊的仿制手机屏幕,看上去字迹更清晰,图片也醒目得多。
将在本月推出的影片《弗兰西丝·夏》里,女主角也是个短信迷。她给密友发信说:“我爱你……尽管我知道,你爱你的智能手机比爱我要多得多。”她真把患上“失语症”的21世纪说透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