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粮食种植用上AI技术
“这里产出的每一粒粮食,都要经过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云计算,尤其是AI人工智能、5G+等二十多项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的‘洗礼’!”10月2日,市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李占说。李占说的“这里”,指的是位于文渠镇李洼村的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我市拥有250万亩耕地,是河南省粮食核心主产区。近年来,我市着力以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截至2022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70万亩,全部实施“一四三”模式,即一种高效灌溉模式;四种基础设施配套:渠系配套、林网配套、道路配套、井泵电配套;三种智能设施配套:水肥一体化系统、气象监测系统、病虫害监测系统。2022年,全市夏粮亩产平均达到486.5公斤,总产达到21亿斤。为了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模板,推动农田智慧化管理,以智能化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021年,邓州投资在文渠镇李洼及周边各村流转耕地2.7万亩,组建了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中心使用的智慧农业平台,由市农业农村局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研发建设,于2022年5月正式运行。该平台在整合专家资源提供指导服务,对辖区内农机资源合理指挥调度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云计算、5G+、AI人工智能等多项先进技术,构建起了智慧农业信息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重点围绕种子、粮食、土地、技术集成等,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监管、智慧物联及可视化操作系统开展工作。该平台分为智慧物联、虫情检测、遥感监测、农业气象、节水灌溉等多个板块。智慧物联板块可自动监测土壤环境数据,虫情检测板块可自动分析害虫品种,遥感监测板块可为作物管理和田间作业提供重要依据,农业气象板块可实现小范围分区域的气象预报,节水灌溉板块可根据土壤墒情启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进行智能灌溉。“平台收集到的土壤、病虫害、气象等信息,可由AI人工智能技术在最短时间内生成高清图像,然后通过5G基站发送给中心技术人员;中心技术人员在经过科学分析、实地验证后,再以短信形式提醒中心区域内的合作社或农业公司,指导他们提前做好应对,减少损失!”李占说。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平台投入使用以来,累计生成发送土壤温度、湿度、PH值等异常信息1.5万余条,指导区域内的农业生产220余次。去年秋播时期遭遇干旱,平台节水灌溉板块发挥了强大作用,相比纯人工定时灌溉每100亩节约1860元,用水节约量达35%左右;今年三夏期间,农业气象板块提前发布干热风即将抵达信息,促使区域内的合作社、农业公司准时收割,增产幅度达5%左右。据测算,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平台投入使用后,区域内的耕地每亩已提高1-1.5个产能等级,年亩均增产200斤以上,增收350元左右,同时节肥16.7公斤,节水40吨,节电10度,省工7.3个,合计节本增效500元左右。区域内的2.7万亩高标准农田,年将节本增收1350万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