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意华 发表于 2013-10-4 14:00:51

薪水大作战之防减薪战斗 行业降温让我面对减薪

代表人物:李林

  职场站点:某汽车公司财务部职员

  目前薪水: 8000元/月

  工作年限:4年

  薪水是职场人里一个最为隐秘的话题,即使在同一家公司里,你也不太可能知道隔壁的格子里那位邻居月俸几何。而薪水下降更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采访主题,经过记者的多次动员,李林最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四年没有挪窝的职场生涯

  与大部分同龄人的职场经历所不同,今年29岁的李林工作经历异常地简单,2002年从财大会计系研究生毕业之后就进入了现在的一家汽车公司财务部门工作。这是李林迄今为止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是唯一一份工作,四年来都没有“跳槽”,也没有“挪窝”。

  “其实我毕业的时候,拿到了两个OFFER,另外一个来自一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知名度上来比较,一个是500强公司,一个是國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两个OFFER都不相上下,两家公司为李林提供的工资也差不多,但是权衡之下,李林还是选择了前者。“一方面我希望从企业的财务工作中,丰富自己的实际经验;另一方面当时私人汽车市场需求量大增,大大带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我觉得这是个值得自己去‘投资’的行业。”李林坦言道。

  初入职场捧上“金饭碗”

  谈到自己的薪金,李林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爽快地和盘托出:“和公司签订的雇佣合同上,名义工资为4500元左右,每个月除了基本的四金外,公司还为员工缴纳最高额的补充住房公积金,并提供1000多元的交通费用。这项开支对于已经购车的员工来说,可以用于支付油费、汽车的维护费用,对于没有车的员工来说主要是为了补贴平时的交通开支。此外,公司还可以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员工宿舍,相当于房租这一项也由公司来负担。不过……”李林顿了顿,“这些只算是‘小头’,在公司经营效益不错的月份里,工资账户上经常会打入一笔额外的薪金,数额上大概和自己的名义工资水平相当,也就是双薪了。”李林告诉记者,从2002年到2004年,他基本上每个月都可以领到“双薪”。对于一个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社会人来说,李林轻轻松松地就成为了月薪“万元户”。

  虽然用李林的话来说,他这样的薪金水平,在整个公司里还处于“金字塔”的底端――公司执行严格的级别制度,每个级别的员工工资有着显著的差异;而一线的技术工人有时候甚至能够达到一年36个月月薪。但在同年龄段职场人的眼中,这已经是一个足够让人羡慕的“金饭碗”了。

  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李林就用自己的积蓄和父母的补贴,在市区购置了一套婚房。2003年末,出于交通的考虑他又购置了一部自驾车。“这也算得上是汽车公司的福利吧,我们可以用低于市场的员工价来买车;公司有自己的驾驶学校,员工学车可以打折;而且公司提供足够的车贴,基本上每个月的养车费用都是由公司来买单。”

  “明升暗降”遭遇减薪风暴

  按照李林的职业规划,再过一年,他就可以获得职位的升迁,前途和“钱途”也更加光明。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从2004年开始,汽车行业就从走出了“火爆”的市场格局,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战日趋激烈,降价潮一波一波地涌现。汽车行业由暴利时代走向了微利时代,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降低生产成本,基本的一项就是“向薪水开刀”。



  “为了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公司首先是把员工分成了两種,2004年之前进入公司的属于老员工,2004年之后的则属于新员工。”名称上的差别带来的是实际收入的大幅减少,“新员工虽然基本工资、福利都与老员工相差不大,但是没有额外的工资收入。”这就相当于“新员工”的实际收入被“腰斩”了,正当李林这些“老员工”暗自庆幸的时候,人事部门却又传来了新的消息。

  2004年末,李林遭遇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场“降薪风暴”。就像美國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希望先听哪一个?李林的好消息是他的名义工资将提高1500元,坏消息是每个月的额外工资将减少一半。“对我这样的收入级别来说,可能一升一降之间的影响并不算大,每个月的实际收入减少了不到1000元,但是对于工资级别较高的同事来说,名义工资提高一两千元,额外工资减少一半的影响就不是这么一点点了。”

  实际收入虽然下降了,但是对李林而言,每个月的工资减少的幅度并不算大,“至少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每个月减少一些开支,日常生活和房贷款都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尽管收入有所下降,但是李林还是选择了留在公司。不过,2005年并没有像李林所期望得那样迎来汽车业的春天,反而比以往更加寒冷。2005年末,公司又一次启动了“降薪行动”,基本取消了所有的额外工资,李林的月收入只停留在七八千元的水平上。“这对我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就比较大了。”李林每个月要还近4000元的住房贷款,而汽车油费、停车费用的上涨,公司提供的车贴已经不足以支付每个月的养车费用了。说到未来职场上他该何去何从,李林的思绪很复杂:“我依然看好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但是面对向下的收入曲线,自己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

  专家点评:(张伟强 ,上海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向阳职业管理咨询公司特邀专家)

  面对减薪危机,选择合适时机转向

  对于李林来说,值得肯定的是他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把握住了职场命运的机会。汽车行业从2001年开始正是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行业和公司的高峰段进入汽车企业工作,也就意味着为自己的职场生涯、薪金收入开了一个好头。

  但是,我们说,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要经历起起伏伏,都会经历由快速到稳步的发展历程,绝大多数行业都不能例外。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可以说汽车行业在21世纪初,在特定的背景下,经历了一段超越常规的发展历程,同样的例子还有房地产业,这種非常规的发展速度必将带来一个急速的回调,这是因为在非垄断的行业里,较高利润势必带来资本的集中,竞争的加剧,并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使行业优势不那么明显。

  体现在个人身上,行业波动给个人所带来的是职业感觉的变动和薪资的起伏。这種现象是正常的,因为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势必就需要加强成本的控制,削减人员的薪金支出。以汽车行业为例,在國际成熟的汽车发展市场上,这一行业的利润率约为5%,但是在國内汽车的起步发展阶段,汽车业却是屈指可数的高利润行业,这就吸引了很多外资和本土资金进入这个市场,使得汽车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發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李林这样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遭遇到“降薪”也是一種可以理解的现象。

  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也会进行变动。例如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生产、采购、销售这样的环节上;而企业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就会更多地考虑成本控制、客户关系管理和员工需求。在同一个企业内部,薪水就有可能随之發生“迁移”和偏重。这也是造成一些职位的薪金不升反降的因素。



  李林现在遇到了“何去何从”的职场困惑,我们的建议是他可以静观其变,毕竟财务是一種通用性较强的岗位,职业生涯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面对降薪也应当理智、冷静地对待,用“职业化”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他可以适当地关注市场上对中高级财务人员的需求情况,把握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信息,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转向。

  同时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减薪”实际上是企业发出的一種危险信号。盲目的乐观,听之任之的态度并不可取。在实际的职业咨询中,我们也接触过一些案例,有的人不为企业连续降薪所动,直到企业步入困境才不得不进行被动跳槽。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应当学会在动态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問題,才能一直保持积极良好的职场态势。

  相关链接:上海减薪地图

  “减薪”是职场生涯中的雷区。业内人士的观点是,减薪可以分成两種情况,一種是薪水绝对值的下降,另一種是薪水的增速不能超过物价上涨的幅度,对于职场人来说,虽然名义收入略有上升,但是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实际收入反而下降。比如前面提过,上海市2005年的平均薪金增长幅度为5.72%,但是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平均收入的增幅不足2%。而一些行业和职位的薪金增长水平甚至不足以保持与物价上涨同步的水平,这些也属于“减薪”的范围。

  上海专才管理有限公司的刘大卫认为,在2006年消费力不足,经济环境疲软的环境下,预计将会有一批行业和职位的薪酬大幅回落。

  泡沫产业收入降幅明显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泡沫产业,经历了非常规性的繁荣之后,其中的经济泡沫将会被大幅地挤出,行业利润率下降,员工的薪酬也会出现跌落。例如房地产行业,2005年房地产及中介的年平均薪酬为63432元,比2004年增长了9.73%。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滑坡,房地产业的薪酬也将风光不再。具体到职位上,“尤其是房地产项目经理,过去的薪酬水平一直很高,但是在上海市场房地产业景气度差的大环境下,这一职位不能继续保持高薪优势。”

  而其他一些经济泡沫比较大的行高利润业,如汽车零部件配件、IT领域等,他们的从业人员薪资水平也会有所下降。

  普通制造业整体下调

  制造业的薪资水平同样不能乐观。刘大卫认为,除了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医药、芯片、化工企业将在原有薪资水平的基础上保持增长,大部分技术含金量不大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例如机械、包装材料、电子产品、食品等行业,都将面临整体薪资下调的形势。“现在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因为人力成本过高的原因纷纷撤离上海,留下的一部分则采用的是一边裁员、一边招人的做法,目的就是在于用低工资的新员工替换工资较高的老员工。薪资的下降也不是针对某一些职位,而是普遍职位的共同现象。”

  服务业收入增长两极分化

  服务业内收入的变化则属于“两极分化”――智力型的服务业,比如金融保险、广告传媒、法律服务等行业的人才不仅一直占据着薪水排行榜的前列,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有望获得薪水的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劳动力为主导的服务业企业里,由于人才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薪金同样可能面临向下的收入曲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薪水大作战之防减薪战斗 行业降温让我面对减薪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