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退包换包修”你们准备好了吗?
网易汽车综合11月1日报道 听证会达成一致意见 “汽车三包”有望出台在当今客户至上的销售时代,如果一台电视机不能保证包退包换包修,消费者肯定会拒绝购买。然而汽车作为一件价格不菲的大众消费品,却远远躲出三包之外。目前汽车市场的三包,仅限于“包修”的层面,消费者的诉求得不到解决。7年前,《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曾进行过意见征求,但不了了之。10月26日,“汽车三包”再次召开听证会,消费者的权利保障再次被重视。听证会上,来自消费者、汽车经销商、修理商及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的17位代表对“汽车三包”的出台达成了一致意见,“汽车三包”政策可望出台。
经销商承担第一责任 也许是不能承受之重
三包前:薄利多销,依靠维修维持开支
三包后:承担更大压力,细化汽车销售合同
“汽车三包”政策的内容,实际上是将汽车销售的终端环节——经销商置于了风口浪尖:消费者的购买、退换及维修全过程都与经销商发生直接的关系,这也为经销商带来了莫大的压力。有经销商向记者表示,目前汽车销售的利润大约是4%左右,根本赚不了多少钱。尤其在成都,各品牌的4S店少则一两家,多则上十家,为了生存,不得不薄利多销。目前许多经销商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维修服务能力,以维修的利润来维持一个4S店的正常开支。如果将“三包”的责任人规定为汽车经销商,而不将汽车厂家规范进去,4S店承担的压力将更大。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汽车的质量问题,90%以上都缘起汽车厂家的生产环节,只有少部分是因为汽车运输途中和经销商销售期间出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将经销商作为第一责任人也是不合理的。
那么,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经销商会否在汽车销售合同上增加多项细化条款,以撇清自己的责任呢?成都机场路一经销商表示,条款细化和责任界定是必须的。如果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原因引起的车辆质量问题,则不应该将责任完全归结于经销商的身上。对于这一点,不少消费者表示理应如此。准备年底买车的樊女士说:“通过合同形式来细化车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措施,可以为消费者在理赔的时候提供法律凭证。也可以避免有些人借此讹诈的行为。只是有些担心,这些细化条款中会不会出现许多不公正、不平等的地方。我想,买车的时候要更加仔细地阅读合同了。”
在10月26日的听证会上,北京现代、丰田、大众等品牌的经销商及修理商都有出席,他们对于出台三包政策没有反对意见。同样,在记者走访成都经销商时,也没有经销商提出反对意见。相反,他们认为出台三包政策是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上海大众4S店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出台三包政策对汽车厂家和经销商都是一种考验,甚至也会引起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只要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信心,就不会怕监管。甚至这种监管还将更好地反应出一个品牌的品质和价值。”
自主品牌提高质量门槛 就是一次真金的提炼
三包前:主动自行备案召回,召回总量很小
三包后:制度规范召回条件,成本相应提高
在欧美市场,消费者购买的汽车在三年以内出现问题都可以退换,因为在购车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车辆可以退换的条件。而如果某一款车型因同一个问题出现三起以上的事故,美国相关部门就会对该车型进行调查,由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强制要求召回整改。而中国的汽车召回流程却是:当汽车厂商发现车辆出现问题时,主动自行备案,进行召回。前者服从于制度,后者取决于良心。业内人士称,“汽车三包”政策将会对所有的车企的生产过程进行督促和规范,厂家必然要更加注重所生产的汽车质量。
相对而言,“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对自主品牌意味着更大的压力。虽然自主品牌发展到今天,在质量和工艺方面已经有了不小的提升,但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调控。2011年全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显示,自主品牌过去三年在品牌建设和提高质量方面有了一定提高,但其品牌形象和感知质量与合资品牌仍有差距。在2010年的95次召回中,涉及自主品牌的只有一次,仅占2010年国内乘用车召回总量的0.2%。“汽车三包”政策在提高自主品牌质量门槛的同时,也会相应地增加成本。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汽车三包”政策出台后将会从法律上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障,自主品牌的优势也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某自主品牌经销商表示,“汽车三包”政策对于一直在质量上下功夫却没有得到市场反馈的自主品牌来说是一次提炼的过程,真金必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认可。
(转自: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页:
[1]